公告

尊敬的广大游客朋友:
     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自2020年7月21日开馆,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凡来我馆参观的游客,请戴好口罩、厂区大门扫码登记、博物馆正门扫码登记,详情请致电:51202902。
     感谢广大游客支持与配合!





当前位置:首页 > 起源介绍 > 北京二锅头技艺的创新
北京二锅头技艺的创新

    红星对二锅头技艺的全面继承:
    红星建厂伊始,即全面传承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造技艺:以优质红高粱为原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混蒸混烧、老五甑工艺及“掐头去尾取中段”的摘酒方式。
    红星对二锅头技艺的全面创新:
    1949年后,红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二锅头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持续的改进提升,创新了酿造技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出酒率,全面推广和应用机械化生产。其新工艺新设备多次获奖并在业内推广,产品多次获得国家乃至世界级大奖。
 

工艺技术创新

    1、在继承原混蒸混烧老五甑工艺基础上,1951年筹备麸曲生产白酒,1952年在方心芳(中国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我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先生指导下由大曲生产变为麸曲生产二锅头并向全国推广,成为我国制曲史上的一大变革。       
    2、1957年开始以竹帘制曲代替木匣制曲。
    3、1964年通风制曲试验成功,并获国家科委三等奖。1973年,用液体曲代替通风制曲,以利于机械化生产。
    4、1964年率先试制成功清香串蒸新工艺白酒,进一步降低粮耗,满足市场需求。
    5、1965年开始向北京郊区县酒厂推广二锅头酒酿造技术。
    6、1980年代,引入“清蒸清烧“工艺,突出了产品的“清、爽、绵、甜、净”特点。
    7、1990年代,大曲与麸曲结合的“大麸曲”生产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麸曲二锅头酒品质,成功开发特制二锅头酒。56度精品二锅头酒获得清香型优秀新产品奖。
    8、2006年开展二锅头低度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融入了酸酯平衡规律的应用研究结果,首创开发低度二锅头酒。
    9、2013年,首创采用微机自动化勾调系统创新二锅头酒体设计,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
    10、在原有清香大曲酒工艺基础上,首创采用高温堆积细菌发酵工艺技术,生产二锅头调味酒。
 

生物技术创新

    1、1960年代,在白酒生产中应用生香酵母制作香醅,以提高产品质量。
    2、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原六曲香酒厂(现红星分公司)利用清香大曲中分离出的多种功能菌,进行人工纯种培养,混合发酵,制成“多微麸曲酒”。藉此技术于1973年研制成功的六曲香酒连续三届荣获国家优质白酒称号。红星率先将此技术应用于二锅头酒生产。
    3、1978年全面推广使用UV-11新菌种,提高了出酒率,降低了物料消耗。
    4、2003年红星率先研制了二锅头高端产品:珍品红星二锅头(青花瓷系列),改变了二锅头酒无高端产品的现状,引领了二锅头的飞跃发展。
    5、2005年“高酯化酶活性红曲霉及生香酵母在二锅头白酒中的应用”项目,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应用该技术生产的珍品红星二锅头酒获得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新产品奖。
    6、2011年,《红星二锅头白酒风味物质剖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完善了白酒微量风味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红星二锅头酒微量风味成分定性达到751种,定量达到127种;应用GC-O和GC-MS技术,对红星二锅头酒重要风味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确定了红星二锅头酒的重要风味化合物;建立了红星二锅头酒微量成分、风味物质香气特征、风味物质贡献度数据库。经专家评审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2011年,《健康因子功能菌在红星蓝瓶二锅头酒生产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确定以四甲基吡嗪为代表的吡嗪类化合物为白酒中的健康功能因子。通过对红星二锅头酒酿造工艺进行创新,分离、筛选,选育到HXB-3、HXB-11、HXB-12、HXB-18四株与四甲基吡嗪形成有关的功能菌株,采用堆积发酵工艺,从而成倍提高了以四甲基吡嗪为代表的吡嗪类化合物的含量。该项目先后荣获中国食协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白酒科技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经专家评审鉴定,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2016年,《绵柔陈酿系列红星二锅头酒的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为白酒产业应用生物技术提升产品品质起到了示范作用。该项目以传统二锅头酒酿造技术为基础,通过功能微生物的选育,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应用于红星二锅头酒中,实现了酒体绵软成熟。
 

生产设备创新

    1、1950年大曲破碎机、1953年扬米查 机和冲瓶机的试制成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2、1952年木质甑桶改为水泥甑桶。坚固耐用,造价低廉。
    3、1973年推广应用白酒酿造机械化生产线,酒班生产能力提高一倍以上用蒸馏釜代替甑桶。
    4、1978年白酒灌装生产设备G45灌装机和Y12压盖机试制成功,提高了灌装效率。
    5、1982年白酒灌装生产线JC12洗瓶机、G45灌装机、Y12压盖机、T12贴标机整条白酒灌装生产线连线成功,每小时8000瓶生产能力,成为国内生产效率最高的白酒灌装生产线。
    6、2004年研制成功全国第一条异形瓶(小扁)生产线,每小时8000瓶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7、2005年每小时生产3万瓶的高速灌装线投产,成为当时国内白酒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灌装速度最快的生产线。
    8、2010年,《企业科技兴安标准化系统集成》获第一届北京市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
    9、2011年,红星二锅头酒自动化勾调系统研发及工程化新技术、工艺创新与应用,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实现了设备控制、过程控制、生产控制之间的“管控一体化”,提高了红星二锅头酒勾调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提高了红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在行业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使红星二锅头酒这一国粹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10、2017年,自动化圆盘制曲技术在中国二锅头酒酿造制曲生产中首次应用,提高了二锅头酒生产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